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 【48812】2023年8月15日新闻联播直播回放聚集国家大事重视民生热门!
- 《新闻联播》正在直播
- 【48812】腾讯网关于“明亮清明·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管理涉企业侵权告发公告
- 【48812】大同新闻网--网站运营
联系我们
济南增力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销售一部: 0531-84256567
手机: 13145311986 王
销售二部: 0531-84257567
手机: 13075376393 高
销售三部: 0531-81171863
手机: 15650015958 王
邮箱: zenglijixie@163.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济北开发区
新闻中心
新闻5w1h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一般来说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
新闻五要素或新闻六要素的产生,是电信技术的新发明应用于新闻传播的结果.由
于当时电信技术还不完善,编辑部不得不指令记者把五个w或五个w和一个h写进新闻的第1段,即新闻导语中.一旦发电或收电发生故障,只要收到电讯的第1段就等于收到一条新闻的大意.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五个w一直被视为新闻写作的原则之一.1945年12月13日,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延安)社论《从五个w说起》中指出:五个w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新闻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两者不能弄混淆了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一些因素.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销毁两国全部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不是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世界跳得最高的人.
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公司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有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2014-11-22 优质解答 这是一个特殊而美好的日子,迎着清爽的晨风,我跨入了那熟悉而陌生的校园,心中感慨万分.一切还是和原来一样,熟悉的上课铃在8点钟的时候又回荡在我的耳旁,翻开崭新的书本,又是一个漫长的学期.开学第一天,XXXXXXXXXX
”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能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XXXXXXXXXX
新闻中心
-
2024-08-24
【48812】2023年8月15日新闻联播直播回放聚集国家大事重视民生热门!
-
2024-08-24
《新闻联播》正在直播
-
2024-08-24
爱奇艺首页现低俗广告 新浪网等存在类似问题
-
2024-08-24
【48812】我国发布丨传达低俗虚伪信息 新浪网被约谈新浪新闻、博客APP下架
-
2024-08-24
关于微信运营的9个常见问题
-
2024-08-25
【48812】腾讯网关于“明亮清明·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管理涉企业侵权告发公告
-
2024-08-25
【48812】淘宝、新浪微博等被点名!国家网信办下架520余个App
-
2024-08-25
【48812】长安车遍及的问题有哪些